亞速、巴比倫和居魯士三個國家的輪替
亞述、巴比倫和波斯(居魯士所建立的國家)在古代近東歷史中相繼成為主導勢力。以下說明這三個國家的崛起與衰落,以及它們之間的更替過程:
1. 亞述帝國(Assyrian Empire)
- 興起:亞述的核心地區在今天的伊拉克北部,中心城市是尼尼微。亞述在公元前10世紀逐漸崛起,並在公元前9至前7世紀達到鼎盛。
- 強盛時期:
- 國土擴張:亞述通過一系列的征服戰爭建立強大的帝國,控制了包括以色列、猶大、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大部分地區。
- 政策:以殘酷的軍事手段統治,包括將被征服的民族大規模遷移以削弱反抗力量。這也是北國以色列十個支派被擄到亞述的原因(列王紀下 17:6)。
- 衰落:
- 公元前626年:巴比倫人在拿波帕拉沙爾(Nebopolassar)領導下叛亂。
- 公元前612年:巴比倫和米底聯軍攻陷尼尼微,亞述帝國滅亡。
2. 新巴比倫帝國(Neo-Babylonian Empire)
- 興起:
- 亞述滅亡後,拿波帕拉沙爾建立新巴比倫帝國,定都於巴比倫城。
- 拿布甲尼撒二世(Nebuchadnezzar II):帝國最著名的君主,統治期間(公元前605-前562年),巴比倫達到頂峰。
- 強盛時期:
- 征服猶大國:
- 公元前597年,拿布甲尼撒二世第一次攻打耶路撒冷,俘虜包括約雅斤王在內的猶太人。
- 公元前586年,第二次攻陷耶路撒冷,摧毀聖殿,將更多猶太人擄到巴比倫(列王紀下 25:1-21)。
- 文化與建設:
- 巴比倫之城建設如空中花園(傳說中的奇蹟之一)彰顯其文化繁榮。
- 征服猶大國:
- 衰落:
- 內部問題:統治後期,君主的無能與宮廷鬥爭削弱了帝國。
- 公元前539年: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擊敗巴比倫,巴比倫帝國滅亡。
3. 波斯帝國(Achaemenid Empire,居魯士大帝時期)
- 興起:
- 居魯士大帝(Cyrus the Great):波斯國王,公元前550年推翻米底王國,建立阿契美尼德帝國。
- 擴張至巴比倫:居魯士以強大的軍事力量和靈活的策略征服巴比倫。在公元前539年,他進入巴比倫,結束了新巴比倫帝國的統治。
- 政策與猶太人:
- 居魯士以寬容的統治方式著稱,他允許被擄的猶太人歸回耶路撒冷並重建聖殿(以斯拉記 1:1-4)。這一政策被視為應驗了以賽亞書和耶利米書中的預言。
- 強盛時期:
- 波斯帝國在居魯士及其繼任者大流士一世(Darius I)和薛西斯(Xerxes)統治下成為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。
三國更替的關鍵事件與連結
亞述到巴比倫:
- 亞述滅亡:因巴比倫聯合米底反叛,公元前612年尼尼微陷落,亞述帝國徹底崩潰。
- 巴比倫崛起:拿波帕拉沙爾建立新巴比倫帝國,取代亞述成為近東的霸主。
巴比倫到波斯:
- 巴比倫滅亡:居魯士大帝於公元前539年攻陷巴比倫,使用智慧和靈活的戰略贏得巴比倫人的支持。
- 波斯崛起:居魯士實行寬容政策,不僅穩固了其統治,也為猶太人提供歸回的機會,展現神的主權。
神學與歷史的意義
- 神的主權:三個國家輪替,不僅是歷史事件,更是神在掌管列國,成就祂的計劃(但以理書 2:21)。
- 猶太人的命運:
- 在亞述滅國中,北國以色列被擄散。
- 在巴比倫統治中,猶大人被擄並經歷信仰的重塑。
- 波斯時期,猶太人得以重回故土,展現神的應許與拯救(以賽亞書 44:28)。